解锁党群服务矩阵破圈出彩的“三聚”密钥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人数:6578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以党建引领“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秉持“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理念,以遍布县城的19个党群服务微阵地为关键支点,构建聚人气、聚资源、聚力量的“三聚”联动模式,有效将微阵地打造成凝聚县域资源的“汇聚点”与满足全龄需求的“服务台”,累计服务居民超3.8万人次,切实让县域资源在群众家门口集聚。

聚人气于空间重塑,服务阵地从“办事窗口”向“暖心客厅”转变

空间重塑,打造“社区公共客厅”。结合绿美村(居)委会建设,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进行宜居化改造,通过配备沙发、茶饮、图书、绿植等,将原本以办事为主的窗口空间,转型为集休憩、交流、娱乐、学习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客厅”,有效增强了阵地的可进入性与亲和力。

服务前置,激活“社区情感磁极”。社区改变坐等群众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在群众家门口的微阵地安排社区工作者驻点服务,并依托微阵地策划开展“爱心义剪”“暖心伴老行”“民俗+普法”等便民服务活动,使居民从“有事才来”转变为“无事也愿来”。

机制创新,构建情感联络网络。通过建立“三敲七联”工作机制,开展“遍访敲门、暖心敲门、回访敲门”和“信息联采、民情联处、纠纷联调、求助联帮、反诈联宣、治安联巡、隐患联排”,构建起社区情感联络网。同时细分“微网格”,由党员和居民代表担任联络员,动态排查安全隐患、调处矛盾纠纷、收集民情民意,实现党群零距离互动。

聚资源于整合共享,服务供给从“一家独奏”向“县域合唱”转变

网格化嵌入,打造部门服务“前哨站”。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城区内县级部门建设管理的各类党群阵地,强化党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聚力建设“一站式”党群服务微阵地网络。社区负责微阵地的平台运维与秩序维护,各部门则结合需要带资源、带项目、带服务入驻,使微阵地功能常新、活力永续,实现了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项目化协同,实现服务系统供给。将社区微阵地作为实施“一老一小”等重点关爱项目的主载体,民政的养老政策、妇联的家庭教育指导、关工委的青少年帮扶以及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被有机整合,形成了针对全龄人群的无缝衔接服务闭环。针对双职工家庭暑期托管难题,社区提供场地和组织联络服务,多个部门提供经费、课程、师资等,共同打造广受欢迎的暑期托管班。

资源整合,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积极链接多元县级资源,如县科学技术协会带来科普展品,消防救援局组织消防科普活动,构建社区搭台、部门唱戏、社会参与的协同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体验,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聚力量于全民参与,服务力量从“单点发力”向“多元共创”转变

盘活志愿力量,培育治理合伙人。深入挖掘县域“银发”人才资源,创新组建银发税官普税法、银发法官调纠纷、银发教师返课堂、银发医师护健康、银发艺者乐邻里、银发茗者兴茶礼、银发专家促发展、银发作家润文化等8支志愿服务队,与永安社区“萤火”志愿服务队结对共建,实现“以老带青,以青助老”。通过广泛宣传招募,目前在册志愿者超200人,依托微阵地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

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涵。118名“小黄帽义警队”骑手化身移动平安哨兵,在日常送餐过程中兼顾留意周边治安环境,累计反馈安全隐患线索43条,收集民生诉求23条,协助警方查获治安案件16件59人。252名“客场总管”被聘请为平安守护员,承担普法宣传、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等多重职能,将平安建设延伸至婚丧宴请领域。

建强专业队伍,提供人才硬支撑。重视专业社工力量建设,社工团队现有中级社工师3名、初级社工师6名,通过家庭探访、心理疏导、资源对接等方式,针对困境儿童、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个性化专业服务,形成“专业服务有深度、志愿参与有广度”的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