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武汉大学坚持以发挥“两个作用”为重点,依托“研途”党员先锋服务队,搭建研究生党员服务师生、辐射社会的实践体系,让党旗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一线高高飘扬。
“全员”动手,多主体联动,健全先锋服务格局
武汉大学构建“学校党委—党委研工部门—学院分党委—研究生党(总)支部”四级工作体系,完善“党建+先锋服务”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学校党委加强领导,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党支部工作细则、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指导方案等制度举措,连续13年在学生党组织中实施“活力创新工程”,为“研途”党员先锋服务体系提供战略指引。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抓总,将“研途”党员先锋服务放在研究生工作全局统筹谋划,成立研究生党建研究会抓具体实施,系统推进平台搭建和体系构建,强化归口指导。学院分党委分类推进,全面履行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主体责任,凝练专业特色,落实资源保障,广泛组织动员,夯实“研途”党员先锋服务基层基础。各研究生党(总)支部深度参与,切实加强自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投身“研途”党员先锋服务行动,让党员先锋“珞珈红”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全维”提升,多方位聚合,增强先锋服务实效
武汉大学以“党建+先锋服务”为抓手全方位赋能研究生成长发展,增强先锋服务育人实效。聚焦思政素养提升,成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八年来开展志愿理论宣讲1000余场,覆盖超过55万人次,推出60余部微宣讲视频,播放超过1000万次,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以思想引领的“最大增量”画出立德树人的“最大同心圆”。聚焦党建能力提升,通过定期推送“主题党日资料包”、评选季度优秀主题党日、举办研究生党支部风采大赛等方式精准引导研究生党(总)支部将先锋服务融入主题党日活动,在“头雁训练营”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班中设置志愿服务“必修课”,创新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动员127个研究生党(总)支部培育申报93个服务项目,持续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擦亮党员身份。聚焦实践本领提升,鼓励研究生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孵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培计划”“研究生党员碳积分碳普惠试点行动”“大国政道·新时代国家治理人才研习计划”“行走长江 记录中国”等精品特色项目,将一身所学转化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进步、生态保护的强大正能量,为地方政府、中小微企业建言献策、纾困支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全域”嵌入,多场景融汇,释放先锋服务动能
武汉大学积极拓展“研途”党员先锋服务场景,努力追求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教育效果相统一。挺身学校保障任务“第一线”,调度“研途”党员先锋队参与“破冰除雪大行动”保障春季返校顺畅,攻坚服务新生入学、开学典礼关键环节,在服务师生一线、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上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本色。走进中小学减负提质“微课堂”,2024年4月启动“大手牵小手,共育一‘珈’人”党建引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带动1500余名研究生党员面向17000余名中小学生创设46门“科学家精神培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的融合型“大思政课”,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政工作典型案例,相关成果刊于《光明日报》客户端。开创社区助老陪伴“新图景”,创新举办“老少联动育‘珈’人”活动,组织研究生党员与离退休老同志共度重阳佳节、共话家国情怀;开展“学雷锋月”先锋服务进社区活动,142名党员志愿者为中老年居民提供红色精神宣讲、法律知识普及、智慧生活保障、义诊医疗养生“四大服务”,群众纷纷竖起拇指“点赞”,获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报道。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大场面”,组织“武大研行”寒暑期社会实践,将政治表现作为选拔实践队伍的重要标准,研究生党员奔赴湖北武汉、江苏无锡、上海金山等实践基地开展政务实习、专业实训和学科实践,切实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把论文扎扎实实写在祖国大地上,有力扩大“研途”党员先锋服务品牌影响力。
梁平青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