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护权益,法治沃土育和谐
2025年2月14日,我会常务副会长、凉山州驻重庆市农民工工作服务站站长、重庆鼎之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林华率队走进辉烨集团,与集团管理层、凉山籍农民工劳务带头人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座谈会。围绕农民工用工需求、法律维权、薪酬保障等核心议题,三方以法律为纽带,共话规范化用工新路径,为千余名在辉烨凉山籍务工人员撑起“法治晴空”,促进农民工与用工企业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破题:从“口头约定”到“白纸黑字”
“凉山工友淳朴勤恳,但法律意识不足,不少用工关系仅靠口头约定,一旦发生纠纷,经常发生扯皮事件。”辉烨集团彭总直指管理痛点,凉山籍劳务带头人毕总、杨总、罗总也深有感触。面对这一症结,李会长结合多年处理劳务纠纷的实务经验指出:根治此类矛盾的关键在于源头把控——用工单位应在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时间与劳务带头人和务工人员签订合同,将薪资核算标准、争议解决程序等易发纠纷条款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通过分析近三年办理的多起同类案件发现,签订规范化合同的班组,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李会长特别强调,合同既是约束双方的“法律准绳”,也是化解矛盾的“谈判筹码”。
播撒法治种,共筑发展路
目前,辉烨集团通过规范化派遣吸纳的凉山籍务工人员已达1000余人,而此次座谈更催生二项长效合作:
“契约化用工”承诺:2025年实现劳动合同签订率100%、条款知晓率100%;
“法律会诊”制度:每季度组织企业、工友代表与律师三方座谈,动态化解潜在风险。
凉山籍劳务带头人杨总表示:“有了法律护航,我们带队伍更有底气,工友干活也更踏实!”辉烨集团彭总更是比喻:“这场交流如同‘法治春雨’,既润泽了企业管理,也滋养了务工群体,真正让春种之法,秋收万籽。”。
从“口头信任”到“契约精神”,从“被动维权”到“主动筑防”,凉山州驻渝农民工工作服务站以法治为犁,深耕劳务协作的信任土壤,让劳务协作的种子在信任与尊重中生根发芽,未来,这场“法律播种”行动将继续延伸至更多企业,重庆凉山商会将加大力度,支持服务站工作,为农民工贴身服务。